【导语】:新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,构建“一轴引领、四区支撑、多片联动”的城乡融合空间结构。
新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)
一、总体定位
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引领区、天府农博乡村振兴示范区、天府微度假首选地、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区、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典范。
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:山水宜居的成都南部活力区
二、空间结构规划
构建“一轴引领、四区支撑、多片联动”的城乡融合空间结构,形成以绿道为脉络、以山川为景胜、以农田为景观、以城镇为景区的城乡形态,推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,实践从“产城分离、城乡发展不平衡”到“产城融合、城乡协同发展”。
“一轴”即地铁10号线经济发展轴。以地铁10号线为轴:打造人口高度聚集、经济高度密集、运转智能高效的城市精明增长轴线。
“四区”即四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。即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现代服务业片区、天府农博都市农业片区、天府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片区和梨花溪文创旅游现代服务业片区,实施片区综合开发,打造产城融合、宜居宜业的城市组团。
“多片”即七个村级片区单元.
三、发展目标
2025年,耕地布局持续优化,耕地连片度逐步提高,耕地质量稳步提升,耕地保护制度趋于完善,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保持稳定,园地逐步上丘,特色农业空间集聚发展,农业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,农业现代化建设初步完成: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田园生态区、岷江、金马河、西河、羊马河、南河、杨柳河、长秋山、牧马山为主体的全域生态空间质量稳步提高。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,乡村区域开发强度有所下降,城镇用地效率有所提升。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空间结构、功能布局、承载能力、形态风貌持续优化: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,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协调:绿色生态成为城市优质资产和鲜明底色,山水城有机相融的幸福水城图景更加生动: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充分释放,城市文化魅力更加彰显;高品质教育医疗、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;高效能治理格局初步形成,城市共建、社会共治、发展共享得到生动诠释。
2035年,耕地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,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持续落实,耕地面积有所增加,农田生态果业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趋于稳定,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,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。生态空间品质有所提高,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。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持续开展土地综合整治,城乡建设用地更加集约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,乡村区域开发强度稳步下降并趋于稳定。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,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人民生活、治理水平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地位高度匹配,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,基本建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都区域中心城市
至2050年,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全面建成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,引领新津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。在《四川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办法(2022年修订版)》要求的规划指标基础上,落实《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规划指标体系增加的规划指标,形成空间底线、空间结构与效率、空间品质三大类三十三项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指标体系。指标管控分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。
推荐阅读:成都新津区国土空间规划图一览
信息来源:新津区人民政府http://www.xinjin.gov.cn/xjxrmzf/c178677/zt_gd_list.shtml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本地宝成都房产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国土规划】可查看成都市、四川省国土规划完整文件,以及部分区县国土规划,城市更新最新规划等。